近2年以來,馬鞍山市和全國一樣,生豬出欄量和銷售價格波動劇烈,罕見上演“天地板”。據統計,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馬鞍山市生豬出欄14.44萬頭,與正常年份相比,增加31.99%;生豬出欄價格元13.05/公斤,與2020年高位價格相比,下降了63.55%;養殖場戶每出欄1頭商品豬,由凈賺2000元到凈虧500元。為避免生豬生產和豬肉市場供應出現大的波動,豬肉價格大起大落,馬鞍山市在充分總結近4輪“豬周期”波動規律的基礎上,于今年初出臺了生豬產能調控預案。預案以能繁母豬存欄量、規模豬場數量為核心指標,分級建立生豬產能調控基地,構建上下聯動、響應及時的生豬生產逆周期調控機制,為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升豬肉供應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調控能繁母豬存欄量。確定能繁母豬保有量,保持能繁母豬合理存欄水平。將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動劃分為綠色、黃色和紅色3個區域,針對不同區域采取相應的調控措施。其中,能繁母豬月度存欄量處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區間為綠色區域,屬于產能正常波動,以市場調節為主,不需要啟動調控措施;能繁母豬月度存欄量處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區間為黃色區域,屬于產能大幅波動,啟動相應調控措施,與市場調節共同作用,促使能繁母豬存欄量回歸到正常區間;。
調控生豬規模養殖量。確定規模豬場(戶)保有量。對全市現有年出欄500頭以上的72個規模豬場(戶)進行全數備案。備案養殖場不得違法拆除,確需拆除的,要安排養殖用地支持其異地重建。規模豬場自愿退出的,其產能通過新建或改擴建“找補”。分級建立產能調控基地。經過摸排,在全市建立4個國家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年出欄1萬頭以上的規模豬場和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5個省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年出欄5000-9999頭的規模豬場)和18個市級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年出欄1000-4999頭的規模豬場),實行掛牌管理,并依托全國生豬規模養殖場監測系統進行動態監測,根據監測結果每年2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新增基地掛牌和退出基地摘牌。
強化保障確保調控成效。加強監測預警。市農業農村局定期發布生豬生產監測信息,并強化監測數據分析、形勢會商和信息發布,及時、準確掌握生產和供應情況,視情況啟動相應政策措施。針對行業熱點和突發性事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并加強宣傳報道,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加大政策支持。在市場波動、自然災害或突發疫病等因素導致本區域能繁母豬存欄量大幅減少(低于正常保有量)或生豬養殖連續嚴重虧損3個月以上時,市和各載體可按規定統籌相關資金對規模豬場戶給予一次性臨時救助補貼。對列入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生豬產能產能調控基地的,依法優先享受相關生豬生產支持政策。